2006年,李明桓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成立近五十年来首位免试保送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仅就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敬佩——中国美院书法专业是何等地方,群英荟萃之地,能够独占鳌头,没有超凡的本领是无法脱颖而出的!他现为西泠印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个八零后能够拥有这种专业身份,也足以让人羡慕嫉妒恨了。 从他的书法作品里面,能够发现其对于魏晋书法用功甚多,其雄厚的行草书风,显然是从王献之化出,同时他也一定对宋人的经典作品尤其是尺牍类稿札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取法。他的行草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写得气势飞扬、通畅,笔力坚实挺拔,没有深厚的基本功和大量的书写积累,是很难做到大开大合的掌控能力的。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技术活动,而技术的熟练的确需要量的积累,这种积累其实是时间长度的积累或者时间密度的积累,李明桓在技术上能够具有超越同代人的能力,很显然在技法的时间密度上有着常人不可企及的训练强度,或许这也正是我常说的“专业的力量”。我很喜欢他行草书中的“弧线”,魏晋书法最具魅力的点画形质也是弧线,弧线是力量内敛的象征,李明桓的弧线是朝气蓬勃的,似拉开的弓,如满月一般,张力很大,其实这也体现了他非常好的控笔能力和胆魄。他的结构多取扁势,我一直以为,自宋以后的书法古意越来越少,就是因为字势越来越向着纵向发展了,而能保持扁势的写法,自然就具有古意,古意似乎正是衡量书法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 ——摘自齐玉新《让人羡慕的才俊-李明桓书法断想》 宝印文化2022年4月20日辑